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暮过山村》,全诗原文如下:
暮过山村
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青林化作万黄金。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浪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著有《长江集》。
译文
几里远就能听到凄寒的水声,山区人家居住分散没有近邻。
怪禽从旷野上传来声声鸣叫,好像是在昏暮时刻惊惧行人。
月亮在太阳将落未落之时刚刚升起,点燃的烽火未过秦地。
满眼萧条冷落的景象,荒村里只有林木茂密,一片金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傍晚的寂寥景象,通过寒水、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村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感慨。
赏析
首联“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点明了山村的偏远与荒凉,寒水之声与四邻之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山村的孤寂,颔联“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通过怪禽的啼叫和落日的余晖,进一步渲染了山村的恐怖气氛,使行人感到不安,颈联“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则通过初月的升起和边烽的未过,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与不安,尾联“萧条桑柘外,青林化作万黄金”则以青林化作万黄金的比喻,展现了山村在夕阳余晖下的美丽景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经历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更是被贬至偏远之地,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贬谪途中,经过一个荒凉的山村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山村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感慨,诗中的青林化作万黄金的比喻,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