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无满亦无亏,天借寒光劣半规。出自哪首诗?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缺月

唐·卢延让

月华无满亦无亏,天借寒光劣半规。

缺处若教添玉玦,圆时应更减金辉。

不因秋霁蟾光好,岂是春宵花影宜。

为报诗人休谩咏,且留清影待明时。

作者简介

卢延让,字延之,唐代晚期诗人、文学家,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以诗文著称,卢延让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同时也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是晚唐五代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译文

月光既不圆满也不亏损,上天只借给它半轮清冷的光辉,如果缺损处能添上一块美玉般的圆缺,那么圆满时就应该减去一些金色的光芒,不是因为秋天晴朗时月光特别美好,也不是因为春夜的花影特别相宜,告诉诗人不要随意吟咏这缺月,暂且留下这清冷的月影等待明天更加明亮的时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缺月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哲理思考,首句“月华无满亦无亏”指出月光的圆满与亏损是自然现象,无需人为评判;次句“天借寒光劣半规”则形象地描绘了缺月的形态,如同上天借给它半轮清冷的光辉,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想象,进一步阐述了月之圆缺的哲理,并告诫诗人不要随意吟咏,要静待时机。

赏析

这首诗以缺月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洞察和独特感悟,诗人以“月华无满亦无亏”开篇,既点明了月之圆缺是自然现象,又暗示了人生和世事的无常与变化,接着以“天借寒光劣半规”形象地描绘了缺月的形态,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想象,进一步深化了月之圆缺的哲理内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哲理思考,晚唐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乱世之中,对人生和世事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夜晚观赏缺月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缺月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无常与变化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是对卢延让《缺月》一诗的全面解析,包括诗词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等方面,希望这些解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