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庐陵归路
唐·韦庄
庐陵归路从西去,却峭东帆趁落潮。
江畔秋光无限好,芦花深处一灯遥。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庐陵的归途是从西边开始的,但我却乘着东去的帆船,趁着落潮的时机前行,江边的秋色无比美好,在那芦花深处,远远地闪烁着一盏灯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点明归路的方向是向西,但诗人却选择向东行,利用落潮的便利扬帆而去,次句通过“江畔秋光”和“芦花深处一灯”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归路为题,却并未直接描写归途的艰辛或喜悦,而是通过选择东行的帆船和江边的秋景,传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首句中的“从西去”与“却峭东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独特选择和行动,次句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秋日江畔场景,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景物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可能是在一次旅途中,面对美丽的江畔秋光和归途的选择,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这种感悟和体验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篇,韦庄作为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创作也深受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这首诗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