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海上奇观》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青天挟日波中浴,白昼繁星地上跳。
海市蜃楼多变幻,人间仙境此中描。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译文:
青天仿佛挟带着太阳在波涛中沐浴,白昼里繁星仿佛在地上跳跃,海市蜃楼多变幻莫测,这里就像是人间仙境的描绘。
释义:
首句“青天挟日波中浴”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与海洋相接,太阳仿佛被青天挟持在波涛中沐浴的壮观景象,次句“白昼繁星地上跳”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海面上反射的阳光比作白昼里的繁星,在地面上跳跃,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海市蜃楼的变幻莫测,以及这里如同人间仙境般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海上奇观的壮丽景象,首句和次句通过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青天、太阳、波涛、繁星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气势磅礴、动感十足的画面,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海市蜃楼的神秘和美丽,以及这里如同仙境般的氛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想象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游览海上时,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所震撼,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郑板桥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和创作素材,他在游览海上时,被青天、太阳、波涛、繁星等自然元素所构成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感慨,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描绘海上奇观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郑板桥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画家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