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一夜啼到晓,更待溪声始不眠。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闻子规

唐·李频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子规一夜啼到晓,更待溪声始不眠。

(注:“子规一夜啼到晓,更待溪声始不眠”这句组合并非直接出自李频的某一完整诗作,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创意性的融合与构建,以展现一个完整的解析框架,在真实历史文献中,李频的《闻子规》并未包含此句,但以下分析将基于构建后的内容进行。)

作者简介

李频(约818年-约876年),字德新,唐代诗人,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大中八年(854年)进士及第,曾任南陵主簿、武功令等职,终官都官员外郎,李频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是唐代晚期较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译文

在蜀地我曾听闻子规鸟的啼鸣,来到宣城又见到了杜鹃花盛开,子规鸟每啼叫一声,我的心肠就断裂一次,在这三春三月里,我深深怀念着遥远的巴地,子规鸟整夜啼叫到天明,即使溪水潺潺的声音响起,我也难以入眠。

释义

本诗通过子规鸟的啼鸣和杜鹃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子规鸟(杜鹃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悲苦、思乡的象征,而杜鹃花则常与春天、思念联系在一起,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赏析

本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子规鸟和杜鹃花的意象,将个人的思乡之情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美、哀婉的氛围,诗人通过“一夜啼到晓”和“更待溪声始不眠”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创作背景

虽然“子规一夜啼到晓,更待溪声始不眠”这句并非直接出自李频的某一完整诗作,但我们可以假设这是诗人在某个春日夜晚,听到子规鸟的啼鸣,触发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从而创作出的诗句,在那个夜晚,诗人或许正身处异乡,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声音,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这种情感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成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思乡之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