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梅花月
宋·杨万里
春风略不扶人醉,月到梅花最末稍。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桥。
看来岂是寻常色,别后应无此夜娇。
几度临风搔白发,为怜多病负今朝。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生动,不乏幽默诙谐,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颇大。
译文
春风似乎并不愿意扶助人们沉醉,直到月光照耀到梅花的最末端,雪后的园林中梅花仅仅开了半树,水边的篱笆旁忽然出现了一座横桥,这梅花看来岂是寻常的颜色,离别之后应该没有这般夜晚的娇媚,我几次临风搔弄白发,只因为怜惜自己多病而辜负了这美好的今夜。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风、月光、梅花、雪后园林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自身多病的感慨,春风不扶人醉,暗示时光匆匆,不易把握;月到梅花最末稍,则展现了梅花在月光下的独特魅力。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韵味和诗人的复杂情感,首联“春风略不扶人醉,月到梅花最末稍”以春风和月光为背景,突出了梅花的孤高和清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美丽姿态,以及诗人对梅花之美的赞美和留恋,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身多病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身体多病、时光流逝等人生困境,梅花作为高洁、坚韧的象征,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抒发感慨的载体,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独特韵味,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自身境遇的无奈和感慨。
是对杨万里《梅花月》一诗的全面解析,包括诗词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等方面,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