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蝉
宋·释宝印
一蝉也解怜幽寂,柳外飞来叶底鸣。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清韵伴闲情。
作者简介
释宝印,宋代僧人,具体生平事迹不详,宋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许多僧侣不仅修行佛法,还擅长诗文创作,释宝印便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和对自然的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一只蝉也懂得怜惜这幽静寂寞的环境,它从柳树的外面飞来,在树叶底下鸣叫,它不向人间争宠夺爱,只愿将自己的清脆鸣叫陪伴着这份闲适之情。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蝉的行为和习性,表达了诗人对清幽寂静环境的喜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蝉在诗中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它选择在幽静的环境中鸣叫,不参与人间的纷争和宠辱,只愿享受自己的清韵和闲适。
赏析
这首诗以蝉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蝉的特性和诗人的情感,首句“一蝉也解怜幽寂”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蝉以情感,使其懂得怜惜幽静的环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柳外飞来叶底鸣”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蝉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后两句“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清韵伴闲情”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蝉的形象,传达了自己对清幽寂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表现出一种超脱和淡泊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释宝印的具体生平事迹不详,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幽静的环境中,观察到蝉的行为和习性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对蝉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清幽寂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僧侣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