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泒近傅庐阜顶,孤芳元自洞庭心。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花

宋·董嗣杲

别泒近傅庐阜顶,孤芳元自洞庭心。

春风吹入锦城去,谁识幽香是此君。

作者简介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字明德,号静传,南宋末年诗人、画家,江西南昌人,他一生漂泊不定,曾游历四方,晚年隐居杭州,董嗣杲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绘山水田园及旅途所见,抒发个人情怀,他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及后世有一定影响,但生平事迹记载不多。

译文

这股清泉从庐山的顶峰附近分流而出,它独自芬芳的源头原来自洞庭湖的深处,春风吹拂,将这芬芳带入繁华的锦城(此处代指繁华之地),然而又有谁能识别出这清幽的香气正是来自那孤独的山花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股清泉及其源头的山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孤独高洁品质的向往,首句“别泒近傅庐阜顶”点明了清泉的地理位置,次句“孤芳元自洞庭心”则揭示了清泉芬芳的来源——洞庭湖深处的山花,后两句通过春风将芬芳带入锦城,却无人识得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山花的孤独与高洁。

赏析

这首诗以清泉和山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个人情怀,诗中“别泒近傅庐阜顶”一句,既描绘了清泉的地理位置,又暗示了它的不凡出身——庐山之巅,为全诗奠定了高远的基调,而“孤芳元自洞庭心”一句,则通过“孤芳”与“洞庭心”的对比,突出了山花的孤独与高洁,为全诗增添了深刻的内涵,后两句通过春风将芬芳带入锦城,却无人识得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山花的孤独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无奈与批判,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董嗣杲游历庐山期间,当时,他或许被庐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尤其是那股从庐山顶峰附近分流而出的清泉,以及它独自芬芳的源头——洞庭湖深处的山花,给了他深刻的触动,在游历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与世俗眼光的对比,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孤独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世俗眼光的无奈与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