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别有金色界,金粟如来更奇怪。的解释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金粟寺

唐·韦庄

诸天别有金色界,金粟如来更奇怪。

宝殿琼楼天上开,佛光普照满尘埃。

松间明月长如此,石上清泉自古来。

欲问禅机何处是,钟声远播入云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在词作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十国的纷乱,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译文

在那诸天之中有一个金色的世界,金粟如来更是显得奇异非凡。

宝殿琼楼仿佛在天际间开启,佛光普照,让尘埃都沐浴在神圣的光辉之中。

松树间的明月永远如此皎洁,石头上的清泉自古以来就潺潺流淌。

想要询问禅机究竟在哪里,只听得钟声远远传来,飘入云端的高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金粟寺的壮丽景象和神秘氛围,首联点出金粟寺所在之处是一个金色的世界,金粟如来更是神奇非凡,为全诗奠定了超凡脱俗的基调,颔联通过“宝殿琼楼”和“佛光普照”等意象,展现了寺庙建筑的宏伟和佛法的广大无边,颈联则以自然景物“明月”和“清泉”来衬托寺庙的清幽和宁静,尾联则以钟声为引,表达了禅机深远、难以捉摸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金粟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寺庙的壮丽和神秘,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金色界”、“宝殿琼楼”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广阔,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物和佛教元素,使得诗歌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宗教之韵,在尾联中,诗人以钟声为引,表达了禅机深远、难以捉摸的意境,使得全诗在结构上更加完整和紧凑。

创作背景

韦庄在晚唐至五代时期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故,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可能是韦庄在游览金粟寺时所作,通过描绘寺庙的壮丽和神秘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寺庙往往成为人们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场所,韦庄通过这首诗也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信仰和对禅机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