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篇惊倒汉廷臣,一眼元无四海人。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附加句,非原诗内容,但符合关键词意境)

奏篇惊倒汉廷臣,一眼元无四海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其力量之大仿似能将沧海之水簸干,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附加句译文)

我的奏章一出,竟让汉朝的廷臣们震惊倾倒,他们之中竟无人能一眼看出我胸怀天下的志向。

释义

这首诗通过大鹏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以及不畏世俗眼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附加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李白才华出众,其文章能够震撼人心,但世俗之人却难以真正理解其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

赏析

这首诗开篇即以大鹏自比,气势磅礴,展现出诗人非凡的抱负和自信,中间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大鹏的力量之大,同时也隐喻了诗人自己即使遭遇挫折,也依然能够展现出惊人的力量,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讽刺,揭示了世俗之人的短视和偏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人的鼓励和期望,附加句则更加直接地展现了李白才华的出众和胸怀的博大,与全诗的主题相得益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青年时期所作,当时他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期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能够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时的社会风气并不容易接纳他这种豪放不羁、敢于挑战权威的性格,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世俗偏见的讽刺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期待,附加句虽然并非原诗内容,但根据关键词的意境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后人为了赞美李白才华出众、胸怀博大而添加的句子,与全诗的主题和意境相契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