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附:元戎解领三千骑,胜日来寻九节蒲(化用句)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贾浪仙”,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他一生仕途坎坷,但诗才横溢,以苦吟诗风著称,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贾岛的诗歌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追求奇崛险峭的艺术效果。
译文
(原诗部分)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只知道在这座山中,但云雾缭绕,不知具体在何处。
(化用句)将领(元戎)率领三千骑兵,在美好的日子里前来寻找珍贵的九节蒲(一种草药,也象征高洁之士或隐者)。
释义
原诗通过问答形式,描绘了诗人寻访隐者而不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者高洁人格的仰慕,化用句则是对原诗意境的一种扩展和想象,将寻访隐者的场景具象化为一位将领率领军队在美好时光中寻觅隐者的场景,增加了画面的宏大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而著称,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诗人巧妙地勾勒出了寻访隐者的过程,同时也传达了隐者超脱尘世、行踪不定的形象,化用句“元戎解领三千骑,胜日来寻九节蒲”则进一步丰富了原诗的意境,将寻访隐者的行为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展现了人们对高洁之士的敬仰和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遐想。
创作背景
贾岛创作这首诗的具体时间已难以考证,但根据他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境孤寂时所作,贾岛一生追求诗歌艺术的完美,对隐逸生活充满向往,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寻访隐者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仰慕,化用句“元戎解领三千骑,胜日来寻九节蒲”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高洁之士的尊重和追求,以及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