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仙
唐·韦庄
屐齿苔痕犹故迹,霓旌鸾佩已清都。
云深何处求仙药,月冷空山见谪居。
野老逢人应识我,渔翁得伴便相呼。
他年若得重归去,好把心期说与吾。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难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木屐踏过的青苔痕迹还如同往昔的足迹,而那霓裳羽衣、鸾鸟玉佩的仙境已远在清都之上,云雾深邃,何处去寻求那长生不老的仙药?月光清冷,只见空山之中有被贬谪的仙人居住,山野老人若遇见我应当能认出我来,渔翁若有了伙伴便会相互呼唤,将来如果有机会重新回到这里,一定要把心中的期许说给你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追寻,以及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首联通过“屐齿苔痕”与“霓旌鸾佩”的对比,展现了现实与仙境的差距;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仙境的遥不可及与现实的清冷孤寂;颈联通过“野老”与“渔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间温情的渴望;尾联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期许。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为题,却并未直接描绘仙境的奇幻与美好,而是通过对比与反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现实中的无奈,首联的“屐齿苔痕”与“霓旌鸾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也暗示了仙境的遥不可及,颔联的“云深何处求仙药”与“月冷空山见谪居”则进一步强调了仙境的虚幻与现实的清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颈联通过“野老”与“渔翁”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人间温情的向往与珍视,尾联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期许,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乱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仙境的向往与追寻,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诗中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期许,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韦庄的诗歌常常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这首诗也不例外,它通过对仙境与现实的描绘与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