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书事
唐·杜荀鹤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满阶只种书带草,黄金非宝书为宝。
灯前目力虽衰减,犹课蝇头二万言。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贫寒,但自幼好学,才华横溢,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的诗作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被誉为“晚唐杰出诗人”。
译文
窗前翠竹的影子摇曳在书桌上,野外泉水的声响传入砚池之中。
年轻时的辛苦劳作是为了终身的事业,不要向光阴偷懒,哪怕是一点点的功夫也不要放过。
台阶上只种植着书带草,黄金不是宝贝,书籍才是真正的珍宝。
在灯前读书,虽然视力已经衰退,但仍然坚持阅读、批改那密密麻麻的二万字文稿。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书籍的热爱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诗中通过描绘窗竹、野泉、书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学习氛围,诗人也表达了对年轻时应勤奋学习、珍惜光阴的劝勉,以及对书籍作为精神财富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首联“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以景入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学习氛围,颔联“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则是对年轻人的劝勉,鼓励他们珍惜光阴,勤奋学习,颈联“满阶只种书带草,黄金非宝书为宝”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珍视和热爱,认为书籍才是真正的珍宝,尾联“灯前目力虽衰减,犹课蝇头二万言”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即使视力衰退,也依然坚持阅读和批改文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在闲居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杜荀鹤一生坎坷,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这首诗正是他在闲居期间,面对清幽雅致的学习环境,有感而发,表达了自己对书籍的热爱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阶层对学问的重视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