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株连碧真成菌,一胫空肥总是筋。的解释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竹菌

宋·杨万里

数株连碧真成菌,一胫空肥总是筋。

莫道此君无骨相,此君骨相太嶙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对诗词语言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

译文

几丛竹子连在一起,碧绿如玉,看上去就像是一丛丛菌类;而竹子的一节主干虽然看似粗壮,但实际上里面都是空心的,只有竹筋支撑着,不要说竹子没有骨相,其实竹子的骨相是最为嶙峋有力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外形特征,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内在品质的赞美,首句“数株连碧真成菌”形象地描绘了竹子丛生、碧绿如玉的景象,与菌类相似;次句“一胫空肥总是筋”则揭示了竹子空心的特点,但即便如此,竹子依然坚韧有力;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竹子的骨相嶙峋,赞美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竹子的独特魅力和内在品质,诗人以“菌”喻竹,既突出了竹子的丛生和碧绿的特点,又巧妙地引出了对竹子内在品质的探讨,次句“一胫空肥总是筋”则进一步揭示了竹子的空心特点,但诗人并未因此贬低竹子,反而通过“莫道此君无骨相,此君骨相太嶙峋”两句,强调了竹子的坚韧不拔和骨相嶙峋,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又寄托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或情感有关,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歌,这首诗可能就是诗人在观赏竹子时,被其独特的形态和内在品质所吸引,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象征,这也可能是诗人选择竹子作为创作对象的原因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