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檄亲庭归帽斜,肯临破屋玉川家。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卢延让及第

唐·韦庄

春榜初开晓日明,诸生喜得尽飞鸣。

捧檄亲庭归帽斜,肯临破屋玉川家。

花前每被青蛾问,席上时兼白发生。

自古风流皆一梦,唯君才力独超群。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苦和民生疾苦,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细腻,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春天的科举榜单在清晨的阳光中揭晓,所有的考生都高兴地如同鸟儿般展翅高飞,卢延让手捧官府的文书(檄文),归心似箭,帽子都戴得歪歪斜斜,却还肯屈尊来到我这破旧的玉川家中,在花前月下,常被美丽的少女询问前程,而在宴席上,也不时发现自己已有了白发,自古以来,风流人物都如同梦幻一般,只有你的才华和能力才真正是超群出众的。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庄为祝贺友人卢延让科举及第而作,诗中描绘了科举榜单揭晓时的喜庆氛围,以及卢延让及第后的喜悦心情,他手捧官府的文书,归心似箭,但仍不忘友情,来到韦庄的破屋中,诗中通过对比卢延让的年轻有为与韦庄自己的年华老去,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科举及第的喜悦和人生的感慨,首联点明主题,描绘了科举榜单揭晓的喜庆场景;颔联通过“捧檄亲庭归帽斜”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卢延让及第后的喜悦心情和归心似箭的状态;颈联则通过“花前每被青蛾问,席上时兼白发生”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则总结全诗,对卢延让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科举制度仍然是士人进入官场的主要途径,韦庄作为一位诗人和词人,对科举制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当他得知友人卢延让科举及第时,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喜卢延让及第》来祝贺友人,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祝福,也反映了韦庄对科举制度和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