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抄经
朝代:清代
作者:敬安
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
空携满袖归云去,月满松风径自多。
作者简介
敬安(1851-1912),字寄禅,俗姓黄,名读山,湖南湘潭人,清代著名僧人、诗人、书法家,他自幼聪颖好学,后因家道中落,投身佛门,敬安在佛教界有着极高的声望,同时也是晚清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时人推崇。
译文
我倾尽心血抄写经文又能怎样呢?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只是一个苦行的头陀,如今我空着手袖,带着满心的思绪如同归云一般离去,只留下月光照耀下的松风小径,依旧静静地延伸着。
释义
“沥血抄经奈若何”表达了诗人对抄写经文以求解脱的无奈与困惑;“十年依旧一头陀”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并未改变诗人的身份与境遇;“空携满袖归云去”描绘了诗人离开时的孤独与洒脱;“月满松风径自多”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抄经为背景,却并未局限于宗教的框架内,而是通过对个人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我以及超脱的深刻思考,首句“沥血抄经奈若何”以强烈的情感色彩开篇,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次句“十年依旧一头陀”则通过时间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坚持;后两句“空携满袖归云去,月满松风径自多”则以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融入其中,使得全诗在情感与意境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敬安晚年时期,此时的他已经历了多年的修行与漂泊,对生命、时间以及自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抄经作为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对于敬安来说既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也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真正的解脱并非仅仅依靠抄经等外在形式所能达到,而是需要内心的觉醒与超越,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自己抄经经历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生命、时间以及超脱的深刻思考,诗中的自然景象也反映了敬安晚年时期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