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感
宋·陆游
堆案满前何处著,枯肠饱後岂能餐。
空余笔砚成何事,不若渔樵得自安。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桌上堆满了案卷文书,哪里还有地方放得下?心中愁苦思绪万千,即便肚子饿了也难以进食,空有笔砚在手,又能成就什么事业呢?还不如渔夫樵夫,能够自给自足,安然度日。
释义
“堆案满前何处著”描述了诗人面前堆满了案卷和文书,多到无处可放,反映了公务繁忙、压力巨大的情景。“枯肠饱後岂能餐”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焦虑,即便身体饥饿,但精神上的饱满(或说愁苦)使得他无法享受食物,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面对堆积如山的公务和内心的愁苦,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前两句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诗人的困境,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渔夫樵夫生活的羡慕,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在仕途不顺、理想难以实现的背景下,内心的苦闷和挣扎。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面对繁重的公务和内心的苦闷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困境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在仕途不顺、理想难以实现的背景下,内心的挣扎和苦闷,他渴望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一种更加自由、简单的生活,但同时又无法割舍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这种矛盾心理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