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秋来浑是画,楼台高处自生寒。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望

明 ·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日横空冷战场。

山水秋来浑是画,楼台高处自生寒。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梦阳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李梦阳(1473年-1530年),字献吉,号空同子,祖籍甘肃庆阳,后徙居河南扶沟,又迁开封,明代文学家、诗人、复古派前七子领袖,他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反对台阁体诗文,对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影响深远,李梦阳才思敏捷,工于诗文,尤擅七言律诗,其诗作气势恢宏,格调高昂,有“雄奇豪壮”之誉。

译文

黄河之水环绕着汉代的宫殿墙垣,河面上秋风萧瑟,雁阵成行。

旅人经过护城河追逐着如野马般的思绪,将军则收起弓箭,准备射向天空中的天狼星(象征敌人)。

黄色的尘土在古老的渡口飞扬,遮蔽了运输的车马,白日当空,战场上寒气逼人。

秋天的山水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而高楼台阁之上,自然生出一种寒意。

释义

此诗描绘了秋日黄河边的壮丽景象与边塞的肃杀之气,通过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注,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边疆将士英勇精神的颂扬,同时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赏析

1、意境深远:诗的前两句以黄河、秋风、雁行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幅秋日边塞图,营造出一种辽阔而苍凉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黄尘古渡”、“白日横空”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历史与自然的交融感。

2、对比鲜明:诗中既有“山水秋来浑是画”的柔美,又有“楼台高处自生寒”的冷峻,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暗示了边塞的艰苦与孤独。

3、情感丰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梦阳游历北方边塞之时,面对黄河的壮阔与边塞的荒凉,诗人心中涌动着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明代中期,边疆战事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李梦阳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边疆将士的敬仰,此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