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蹶不振的摘要:一蹶不振形容人一旦遭受挫折或失败后,就无法再振作起来,失去信心和勇气,长时间处于消沉、沮丧的状态,无法重新站起来面对挑战和困难,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1、一蹶不振的释义:
一蹶不振原意是指动物被绊倒后无法再站起来,现多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在遭受挫折或失败后,无法恢复元气,长期处于消沉、不振作的状态。
2、一蹶不振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朝刘向的《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意思是由于一次噎食就不再吃饭,由于一次跌倒就不再走路,后逐渐演变为“一蹶不振”来形容人受到挫折后的消沉状态。
3、一蹶不振的例句:
自从那次比赛失利后,他似乎就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找回昔日的斗志。
4、一蹶不振的分解解释:
- “一”表示数量,这里强调单次事件的影响。
- “蹶”原指跌倒,这里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
- “不”表示否定。
- “振”意为振作、振奋。
整体意思是由于一次跌倒(或失败)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了。
5、一蹶不振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状语,用于形容个人、团队或组织在经历挫折后的消极状态。“他因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尝试过新的挑战。”
6、一蹶不振的示例:
小李在创业初期遭遇了严重的财务危机,这次打击让他一蹶不振,不仅放弃了创业梦想,连工作也失去了往日的热情。
7、一蹶不振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萎靡不振、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等,都表示因受到打击而失去斗志或信心的状态。
- 反义词:东山再起、奋发图强、重振旗鼓等,表示在经历挫折后能够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努力。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解释,我们可以全面理解“一蹶不振”这个成语的含义、来源、用法以及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