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业初参且半山,终须投换晚唐间。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半山投师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受业初参且半山,终须投换晚唐间。

清风明月无人识,古木寒鸦自往还。

野寺秋来霜满径,禅房夜静月当关。

他年若得凌云志,不羡人间万户侯。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禅理诗的创作,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借自然景物抒发禅理和人生感悟,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是研究宋代佛教文化和文学的重要资料。

译文

刚开始求学时,我如同站在半山腰,仍需不断努力才能攀上顶峰,我必将投身于晚唐诗歌的殿堂,继续深造,清风明月虽然美丽,却无人能够真正识得它们的妙处;古木寒鸦在林中自由往来,自得其乐,秋天的野寺,霜满小径,禅房在夜晚显得格外静谧,月光洒满门前,将来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实现凌云之志,那么人间的权势富贵对我来说将不再有任何吸引力。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求学之路的坚定信念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首句“受业初参且半山”描绘了诗人刚开始求学的情景,如同站在半山腰,仍需努力攀登,次句“终须投换晚唐间”则表达了诗人对晚唐诗歌的向往和追求,后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禅房夜景,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求学和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首联和颔联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求学之路的艰辛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禅房夜景,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绍嵩的求学经历和诗歌创作实践有关,作为一位僧人诗人,释绍嵩在求学和诗歌创作上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对自己求学和诗歌创作经历的总结和反思,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佛教文化和文学的发展状况,为研究宋代佛教文化和文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