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诸峰是碧簪,忽於平地插瑶岑。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插瑶岑

宋·释绍嵩

碧落诸峰是碧簪,忽於平地插瑶岑。

烟霞深处人难见,风露高时鸟易吟。

万壑松声听不尽,一川花影看难寻。

何当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深。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自然,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禅意,虽然他的生平事迹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不多,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

译文

碧蓝的天空下,群山如同碧绿的发簪,突然间在平坦的大地上耸立起一座美丽的山峰,烟霞缭绕的深处,人影难觅,而风露滋润的高处,鸟儿却容易吟唱,万壑中的松声听也听不完,一川的花影看也看不够,何时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月光洒满松风小径,一片幽静深远。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首句以“碧落诸峰是碧簪”比喻群山的美丽,次句“忽於平地插瑶岑”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突兀和壮观,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烟霞、风露、松声、花影等自然元素,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静和美丽。

赏析

这首诗的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以“碧落诸峰是碧簪”开篇,既点明了主题,又富有想象力,将群山比作碧绿的发簪,形象生动,次句“忽於平地插瑶岑”则通过“忽”字和“插”字的运用,突出了山峰的突兀和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自然元素,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静和美丽,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历史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而诗人作为一位僧人,或许在寻求心灵寄托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之美,从而创作出了这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