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湖上
宋·契嵩
万顷湖光一片春,何须割破损天真?
遥看翠盖飘摇处,尽是人间清净身。
作者简介
契嵩(1007年-1072年),北宋僧人、文学家、哲学家,俗姓李,字仲灵,自号潜子,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出家后广泛涉猎儒释道经典,成为一代高僧,契嵩不仅在佛学上造诣深厚,还擅长诗文创作,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万顷广阔的湖面上荡漾着春天的气息,为何要用刀斧去破坏这份天然的美景呢?远远望去,那翠绿的荷叶随风飘摇,每一处都像是人间清净无染的化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湖面上宁静而美丽的景象,诗人以“万顷湖光”形容湖面之广阔,以“一片春”描绘春天的生机盎然,诗人用反问的语气提出“何须割破损天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对人为破坏的反对,最后两句通过描绘荷叶的翠绿与飘摇,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纯净与美好,将荷叶比作人间清净无染的化身,寓意深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天湖面的美丽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诗人以反问的方式,对人为破坏自然的行为提出了批评,呼吁人们珍惜自然、保护自然,诗人还将荷叶比作人间清净无染的化身,寓意着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清净与纯洁,远离世俗的纷扰与污染,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契嵩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他深感人间疾苦与世事无常,因此更加珍视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湖光山色时,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春天湖面的美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人间清净与和平的渴望,在契嵩看来,自然之美是天真无邪的,是人类应该珍视与保护的宝贵财富,他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