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赏芙蓉》
唐·李商隐
芙蓉佳处不胜佳,花不中藏秪外斜。
露滴轻珠凝艳色,风摇细叶散香华。
亭亭净植凌波上,灼灼其华映日霞。
欲问芳名何处觅,此间仙境即君家。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但他在诗歌创作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芙蓉的美好之处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的花朵不藏于叶中,而是斜向外部绽放,露珠轻轻滴落在花瓣上,凝结成晶莹的珠粒,更增添了芙蓉的艳丽色彩,微风吹过,细长的叶子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芳香,芙蓉亭亭玉立,宛如凌波仙子,它那灿烂的花朵映照着日边的云霞,若要问这芳名何处寻觅,此处仙境般的景致便是你的家。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展现了其美丽动人的姿态和芬芳四溢的香气,首联直接赞美芙蓉的美好,指出其花朵不藏于内而斜向外放的特点;颔联通过露珠和微风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芙蓉的艳丽和芳香;颈联则通过“亭亭净植”和“灼灼其华”的描绘,将芙蓉比作凌波仙子,赞美其高洁和美丽;尾联则以问句作结,将此处仙境般的景致与芙蓉的芳名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芙蓉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芙蓉为题,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芙蓉的美丽和芳香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还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芙蓉比作凌波仙子,进一步突出了其高洁和美丽的品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和赞美,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芙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之花,也象征着高洁和美丽,这也与诗人内心的追求和理想相契合,这首诗不仅是对芙蓉花的赞美和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和理想的抒发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