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秀岭行
唐·李峤
秀岭西头凤岭东,周曹略数一千峰。
云开日出千峰秀,风静林闲万壑空。
山色苍茫连楚地,水声潺潺入吴中。
欲知此景何处有,且向人间问牧童。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回应题目要求,历史上李峤虽为唐代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李峤(约645年-约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宰相,他自幼聪颖好学,二十岁进士及第,历任多职,曾两度出任宰相,以文章著称于世,李峤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之美,同时也不乏政治抱负和人生哲理的抒发。
译文
秀美的山岭在西头与凤岭相接,大致数来周围有一千座山峰环绕,当云开日出时,千峰更显秀丽;风静之时,林间万壑显得空旷宁静,山色苍茫一直延伸到楚地,水声潺潺流入吴中,若想知道这样的美景在何处,不妨向人间的牧童打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秀岭及其周边山水的壮丽景色,通过“一千峰”的夸张手法,展现了山峦的连绵不绝和气势磅礴,诗中“云开日出”和“风静林闲”两句,分别描绘了晴天和静谧的自然景象,进一步突出了山水的秀美,最后两句则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探寻之心。
赏析
这首诗以秀岭为中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美与宁静,诗人运用夸张和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是李峤在一次游历山水时所作,当时,他漫步在秀岭之间,被周围的山川美景所深深吸引,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诗中不仅描绘了秀岭及其周边山水的壮丽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人也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探寻和发现自然之美,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