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北山邀客
宋·王安石
北山故挽南山住,东溪不遣西溪去。
孤云出岫本无心,白鸟忘机亦自如。
作者及朝代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后世称王文公。
作者简介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推行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而且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作品以精炼、深邃著称,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
译文
北山执意挽留南山一同驻足,东溪也不让西溪匆匆离去。
孤云从山谷中飘出本无心计,白鸟忘却了世俗心机也显得自由自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北山与南山、东溪与西溪的相互挽留,象征着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视,孤云出岫、白鸟忘机,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物的自在与无拘,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水以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北山故挽南山住,东溪不遣西溪去”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和谐共处,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后两句“孤云出岫本无心,白鸟忘机亦自如”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时期,此时的他已经历了政治上的起起落落,对仕途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退居生活中,他更多地接触自然、感悟自然,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诗篇,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谐、心灵自由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