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唐代
作者:皎然
秋月春花入牙颊,松风涧水出肝肠。
闲居日久心成癖,老病年来计已荒。
旧友凋零身渐老,青山空复梦魂长。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凉。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人交往密切,诗名颇盛,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佛家禅理,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僧中的佼佼者。
译文
秋月春花的美景常常萦绕在嘴边,松风涧水的清音则直抒胸臆,荡气回肠,闲居山中时日已久,心中渐渐养成了对自然的癖好,年老体衰,往日的志向和计划也早已抛诸脑后,旧日的朋友一个个凋零,自己也日渐衰老,只有青山依旧,却只能在梦中与之相伴,不知何时才能归隐到那青山之外,享受月满松风、小径自凉的清幽生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山中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因年老体衰、旧友凋零而生的感慨,首联“秋月春花入牙颊,松风涧水出肝肠”以自然美景抒发内心的感受,秋月春花令人赏心悦目,松风涧水则让人心旷神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眷恋,颔联和颈联则转而写自己的境遇和心情,闲居日久,心已成癖,老病缠身,旧友凋零,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美景开篇,以归隐之愿结尾,中间穿插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联的“秋月春花入牙颊,松风涧水出肝肠”以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将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纯净,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对比和转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无奈憧憬,尾联则以归隐之愿作为情感的归宿,使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了完整的闭环。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秋日,面对眼前的美景和自身的境遇,有感而发之作,诗中流露出的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都是诗人内心真实情感的写照,作为一位诗僧,皎然的诗歌中也蕴含着对佛家禅理的深刻领悟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