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多情燕子能相劝,舞破东风去却回。
(注:原诗实际为四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在其中加入了“多情燕子能相劝,舞破东风去却回”这两句,这样的改动并非历史事实,仅为满足题目设定,原诗后两句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创作,善于提炼和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来抒发情怀,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
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昔日里王谢大堂前的燕子啊,你们多情地飞来飞去,仿佛在劝慰着过往的行人,你们在东风中翩翩起舞,飞去又飞回。
(注:由于加入了非原诗的句子,译文也相应做了调整,以符合新加入的诗句内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朱雀桥、乌衣巷的荒凉景象,以及昔日王谢贵族堂前燕子的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盛衰无常的感慨。“多情燕子能相劝,舞破东风去却回”两句,以燕子的多情和飞舞,象征着对过往繁华的留恋和对世事变迁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朱雀桥和乌衣巷的变迁为背景,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深刻揭示了世事无常的主题,诗人以燕子为媒介,将古今联系起来,使诗歌具有了更深远的历史感和哲理意味。“多情燕子能相劝,舞破东风去却回”两句,不仅描绘了燕子的飞舞姿态,更赋予了燕子以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刘禹锡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通过对朱雀桥和乌衣巷的描绘,以及对昔日王谢贵族堂前燕子的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深深忧虑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