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湖
宋·苏轼
凭久栏干可一杯,
湖山飞入水中来。
晴光潋滟无穷好,
云物俱鲜得几回。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诗词文赋均有极高的成就,且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政治上,他虽多次遭贬,但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译文
久久地倚靠在栏杆旁,不觉间已饮下一杯酒,
眼前的湖山仿佛飞入了这杯中之水,与我共酌。
晴朗的天空下,湖面波光粼粼,美好得没有边际,
这样的云水景色,又能亲眼见到几回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凭栏观湖的情景,通过“凭久栏干可一杯”表达了他悠闲自得的心境,而“湖山飞入水中来”则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湖山的景色与杯中之水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美景的难得和珍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观湖图景,诗人通过“凭久栏干”和“可一杯”两个动作,展现了他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而“湖山飞入水中来”一句,更是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后两句则通过“晴光潋滟”和“云物俱鲜”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美景的难得和珍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贬谪期间所作,当时,他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偏远地区,生活困顿,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更加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正是苏轼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