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姑苏上元夜》
朝代:唐
作者:韦庄
归去中都说奇事,姑苏馆里上元晴。
九衢灯影连霄汉,火树银花不夜城。
月色照人人尽喜,歌声传处处皆听。
今宵此地成佳话,他日谁人继盛名。
(注:原诗中实际并无完整“归去中都说奇事,姑苏馆里上元晴”两句相连的形式,此处为根据要求构造的情境,但整体风格与韦庄作品相近,且以下分析基于这一构造的情境进行。)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能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译文
回到中都(此处泛指京城)讲述那些奇闻异事,而在姑苏的客栈里,正值上元节晴朗的夜晚,九条大街上的灯火辉煌,直连天际,如同火树银花,让这座城市仿佛没有夜晚,月光照耀着每一个人,大家都满心欢喜;歌声四处飘荡,处处都能听见,今晚此地将成为一段佳话,未来又有谁能继承这样的盛名呢?
释义
本诗描绘了诗人在上元节(元宵节)夜于姑苏(今苏州)的所见所感,通过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场景,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乐,诗人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能否再有如此盛景的期待。
赏析
1、意境营造:诗中“九衢灯影连霄汉,火树银花不夜城”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上元夜的灯火辉煌,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节日氛围。
2、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月色照人人尽喜,歌声传处处皆听”两句,传达了人们在节日中的喜悦心情,以及节日带来的欢乐与和谐。
3、历史与未来:首句“归去中都说奇事”暗示了诗人从外地归来,带着一路的见闻与故事;末句“他日谁人继盛名”则表达了对未来能否再有如此盛景的忧虑与期待。
创作背景
虽然本诗为构造之作,但结合韦庄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场景可能源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与五代的纷争,对社会的变迁有着深刻的体会,上元节作为传统节日,往往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诗人则通过这一节日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欢乐生活的珍视与向往,诗人也通过“他日谁人继盛名”的提问,表达了对未来社会能否保持这种繁荣与和谐的忧虑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