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荔枝
唐·徐夤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琼浆未饮先成醉,玉蛹初尝已自凉。
不知玉蛹甜於蜜,又被诗人嚼作霜。
作者及朝代
作者:徐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徐夤,字昭梦,号瀛洲子,福建莆田人,唐代晚期文学家、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昭宗至后唐时期,徐夤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一生未得显达,多以诗文自娱,他的作品以咏史诗和咏物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红纱帐中透出阵阵芳香,碧玉盘中点缀着锦囊般的荔枝。
琼浆玉液般的荔枝汁胜过瑶酒,凤髓龙肝般的美味让人忍不住品尝。
还未饮下琼浆便已沉醉,初尝玉蛹般的荔枝便已感到清凉。
不知道这玉蛹般的荔枝比蜜还甜,又被诗人吟咏成如同嚼霜般的清新诗句。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荔枝的色、香、味,以及诗人品尝荔枝时的感受,诗中“红纱帐”、“碧玉盘”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氛围,突出了荔枝的珍稀与美味,诗人用“琼浆玉液”、“凤髓龙肝”等比喻,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非凡品质,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甜味的惊叹,以及将荔枝之美转化为诗句的才情。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荔枝的色香味形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闻到、尝到那诱人的荔枝,诗人还通过“玉蛹甜於蜜”、“嚼作霜”等诗句,表达了对荔枝甜味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物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荔枝种植和食用的鼎盛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赞美荔枝的诗篇,徐夤作为唐代晚期的文学家,自然也对荔枝情有独钟,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和赞美,还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荔枝这一珍稀水果的珍视和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