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水吟
宋·宋无
身在三湘四水间,
行吟年复又一年。
更将雅意凌云笔,
醉折奇花五色笺。
洞里桃花开雪夜,
水边杨柳绿烟天。
楼头日暮斜阳尽,
楼上已堆千古恨,
晚潮更作断肠声。
(注:“楼上已堆千古恨,晚潮更作断肠声”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某位著名诗人的完整作品中的连续两句,而是后人根据古诗意境或化用古人诗句而创作的组合,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构造了一个虚拟的宋代诗人“宋无”及其作品《湘水吟》作为背景进行解析,以下解析均基于这一设定。)
作者简介
宋无,虚构的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在文学史上并无此人记载,但在此设定中,他是一位长期游历于湘江流域,以行吟为生的文人墨客,其诗作多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作诗,我用凌云之志和雅致之笔,醉心于折取奇花来书写在五色笺上,山洞里的桃花在雪夜中绽放,水边的杨柳在绿烟缭绕的春日里摇曳,当楼头的日暮斜阳渐渐消逝,楼上已堆积了千年的愁恨,而傍晚的潮水声更如同断肠之音,令人心碎。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湘水边的行吟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愁苦的深刻感悟,前六句描绘了诗人游历湘水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则通过“楼上已堆千古恨,晚潮更作断肠声”的意象,将个人的愁绪与自然景象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意境。
赏析
“楼上已堆千古恨,晚潮更作断肠声”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以“楼上”为空间背景,以“千古恨”为时间跨度,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情感空间,表达了人类历史上无尽的哀愁与遗憾,而“晚潮更作断肠声”则以自然景象(晚潮)比喻内心的痛苦与哀伤,使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具象化,这两句诗不仅情感深沉,而且意象生动,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在虚构的创作背景中,宋无长期游历于湘江流域,对这里的山水风光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一次黄昏时分,他独自登上高楼,望着远处渐渐消逝的斜阳和滚滚而来的晚潮,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愁绪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湘水吟》,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愁苦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