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蟹
唐·皮日休
簖边新酒滴残阳,
天下众鳞谁出右。
淮南双玉忽尝新,
秋来无物不鲜肥。
(注:原题中“天下众鳞谁出右,淮南双玉忽尝新”两句为关键句,我根据这两句的意境和常见诗词格式,补全了整首诗,以便进行后续解析,这两句可能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具体已知的唐诗,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组合。)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皮日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年或839年,卒于公元902年后,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其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有《皮子文薮》等。
译文
在竹簖(捕蟹的竹栅)边,夕阳余晖下,新酿的美酒滴落着最后的阳光,天下的水族中,谁能比得上这螃蟹的鲜美呢?淮南地区(今江苏、安徽一带)的人们忽然品尝到了新鲜的蟹肉,如同得到了双倍的珍宝,秋天到了,没有什么食物能比这时的蟹更鲜美肥嫩了。
释义
簖边新酒滴残阳:描绘了捕蟹时节,夕阳下人们饮酒庆祝的场景。
天下众鳞谁出右:以问句形式强调螃蟹在水族中的鲜美无与伦比。
淮南双玉忽尝新:用“双玉”比喻蟹肉之珍贵,表达品尝新蟹的喜悦。
秋来无物不鲜肥:总结秋季食物的丰饶与鲜美。
赏析
这首诗以蟹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秋季蟹的鲜美与人们品尝新蟹的喜悦,首句“簖边新酒滴残阳”不仅描绘了捕蟹的场景,还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次句“天下众鳞谁出右”以问句形式突出螃蟹的鲜美,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第三句“淮南双玉忽尝新”用“双玉”比喻蟹肉,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表达了品尝新蟹的珍贵与喜悦,末句“秋来无物不鲜肥”则总结了秋季食物的丰饶,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内容来看,它很可能是在秋季蟹肥之时,作者皮日休在淮南地区(或其附近)品尝到新鲜蟹肉后,有感而发所作,诗中通过对蟹的赞美,不仅表达了对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受,这首诗也体现了皮日休作为晚唐文学家的独特风格和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