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玄都观桃花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其二
唐·刘禹锡
凤阙轻遮翡翠帘,
龙楼遥望碧云间。
可是桃花逞颜色,一枝穿过李花来。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活在中唐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仕途多舛,曾因参与政治革新运动而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等地多年,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富有批判精神,常借自然景物抒发政治感慨和人生哲理。
译文
在翠绿的宫墙外,轻轻地遮掩着华丽的翡翠帘幕,从高楼之上远远望去,碧蓝的天空与白云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春日的景致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桃花,它似乎在炫耀自己的美丽,一枝独秀,甚至穿过了旁边的李花,显得格外耀眼。
释义
此句通过描绘桃花与李花的对比,展现了桃花的娇艳与生命力之强,寓意着即使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真正有才华或美丽的事物总能脱颖而出,不被掩盖。
赏析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桃花以“逞颜色”的生动情态,形象地描绘出桃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的景象,同时通过与李花的对比,突出了桃花的独特魅力。
情感表达:此句虽为写景,但背后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个人才华与品格的自信,桃花穿越李花而来,象征着即使面对困境或竞争,真正的才华终将闪耀。
意境营造: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诗人营造了一个既清新又富有哲理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被贬谪后,回到京城时所作,在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后,诗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此诗中的桃花,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表达了他虽历经磨难,但仍保持乐观向上,才华不减的坚韧精神,也可能暗含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某种讽刺或反思,即真正的才华和正义,终将如桃花般,在逆境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