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庐山
宋·苏轼
坡老独往到庐山,白鹤观中俱昼眠。
梦绕松风听泉语,心随云影共悠然。
仙家日月长如岁,尘世浮华转眼烟。
欲问归期何处是,但闻钟磬出林巅。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展现苏轼风格及意境。)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文作品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作,他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但多次因政见不合而遭贬谪,一生坎坷。
译文
我(坡老,即苏轼自称)独自前往庐山,在白鹤观中白日里安然入眠,梦中仿佛能听到松风阵阵,泉水潺潺,心灵随着云影一同悠然自得,在仙家的世界里,时间仿佛被拉长,如同岁月悠长;而人间的繁华与浮躁,却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想要询问归期何在,只听到林间寺庙的钟磬之声悠悠传来。
释义
此诗描绘了苏轼独自游历庐山,于白鹤观中昼眠的闲适生活,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尘世浮华的超脱态度,诗中“梦绕松风听泉语,心随云影共悠然”一句,尤为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意境。
赏析
苏轼此诗,以“独往”开篇,奠定了全诗孤高清逸的基调,白鹤观中的昼眠,不仅是对身体疲惫的缓解,更是心灵对尘世纷扰的暂时逃离,梦中与自然的亲密对话,以及醒来后对仙家生活的向往,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而“尘世浮华转眼烟”一句,则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洞察,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若将其置于苏轼的真实生活背景中,可以想象,这或许是苏轼在遭贬谪后,寻求心灵慰藉的一次游历,庐山作为文人墨客向往的圣地,其清幽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无疑为苏轼提供了一个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超脱尘世束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