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政如新火炷博山,烝出沉水和龙涎”,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子由渔家诗三首之一》,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和子由渔家诗三首之一
宋·苏轼
渔家临水住,竹径绕茅檐。
两两三三艇,去去来来船。
买得新鱼白,烝成香饭鲜。
政如新火炷博山,烝出沉水和龙涎。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渔家傍水而居,竹径环绕着茅屋的屋檐,两三只小艇在水中漂浮,来来往往的船只络绎不绝,买来了新鲜的鱼儿,烹制成香喷喷的饭菜,就像新点燃的博山炉中,升腾出沉水和龙涎的香气一样,让人陶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渔家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渔家饭菜的鲜美。“政如新火炷博山,烝出沉水和龙涎”一句,用博山炉中新火的燃烧和沉水、龙涎香的升腾,比喻渔家饭菜的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以渔家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渔家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美好,诗中“两两三三艇,去去来来船”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渔家水上生活的繁忙景象;而“买得新鱼白,烝成香饭鲜”一句,则突出了渔家饭菜的鲜美可口,特别是“政如新火炷博山,烝出沉水和龙涎”一句,用博山炉中新火的燃烧和沉水、龙涎香的升腾来比喻渔家饭菜的香气四溢,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的和诗之一,苏辙先作了一首渔家诗,苏轼便以此诗相和,在宋代,和诗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通过和诗可以表达诗人之间的友谊和文学交流,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文学造诣深厚,他们的和诗往往能够相互呼应,共同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意境,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表达了苏轼对渔家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也体现了苏轼与苏辙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文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