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宋
作者:释文珦
是时雨后初晴前,日光烘花香作烟。
绿暗红稀春已老,水边无处觅婵娟。
作者简介
释文珦,南宋末至元初的僧人、诗人,他生于乱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寺庙中度过,以诗文自娱,释文珦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他的作品在后世有一定的影响,被收入多部诗歌总集中。
译文
在那个雨后初晴的时刻,阳光温暖地照耀着,将花朵的香气烘得如同烟雾般弥漫,此时已是春末,绿叶茂盛而红花稀疏,春天已经老去,在水边,我再也找不到那美丽动人的女子(婵娟,此处也可理解为春天的美好形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时分的山间景象,通过阳光、花香、绿叶与红花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逐渐消逝,诗人以“水边无处觅婵娟”一句,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的自然景色,通过“日光烘花香作烟”一句,生动地展现了阳光与花香交织的美妙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嗅觉感受,诗人以“绿暗红稀春已老”一句,巧妙地表达了春天的逐渐消逝,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与留恋,最后一句“水边无处觅婵娟”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创作背景
释文珦生活在南宋末至元初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他作为一位僧人,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以诗文为伴,表达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很可能就是他在某个雨后初晴的时刻,独自漫步于山间,看到春天的逐渐消逝,心中涌起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从而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