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牧
秣陵井苔剥山骨,祝融复遣山鬼搜。
云埋虎寺山藏寺,月耀鹤林水映楼。
老树寒鸦栖复起,汀洲白雁去还留。
酒酣遥想六朝事,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虽然“秣陵井苔剥山骨,祝融复遣山鬼搜”这两句并非杜牧某首广为人知诗作中的原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杜牧的风格和题材,虚构了这首《山行》并融入这两句,以展现其可能的创作风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他的诗作在晚唐成就颇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秣陵的古井边,苔藓剥蚀着山石的棱角,火神祝融仿佛又派遣山鬼在山中搜寻着什么,云雾缭绕之中,虎丘寺若隐若现,山峦之中藏着寺庙,月光照耀下,鹤林的水面倒映着楼阁,老树上寒鸦栖息后又飞起,汀洲上的白雁飞去又回来徘徊,酒意正酣时,我遥想当年六朝的繁华,多少楼台亭阁在烟雨朦胧中消逝无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过往繁华的追忆,首联以“秣陵井苔剥山骨,祝融复遣山鬼搜”营造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变迁,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山行的所见所感,既有自然景观的幽静之美,也有人文景观的历史沉淀,尾联则借酒兴抒发对六朝繁华的追忆,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结合,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营造出一种既古朴又神秘的意境,诗人通过对秣陵井、祝融山鬼等元素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神秘,还寓含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也富有层次感和动态感,如“老树寒鸦栖复起,汀洲白雁去还留”,既表现了自然生态的生动与和谐,也寓含了人生的离合与变迁。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杜牧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进行推测,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文化衰落的时期,他深感国家兴衰的无奈与个人的无力回天,因此常常在诗作中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遗迹,寄托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