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客子自无聊,不是江山景不饶。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倦游

宋·辛弃疾

倦游客子自无聊,不是江山景不饶。

垂柳系船犹解缆,落花铺径欲归桥。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琵琶错捻挑。

莫向樽前惜沉醉,人生愁恨何能消。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他一生力主抗金,但壮志难酬,晚年退隐江西上饶,创作了大量抒发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词作。

译文

疲惫的游子内心感到无聊,并非因为眼前的江山美景不够丰富,垂柳似乎还在挽留船只,但船只已经解开缆绳;落花铺满了小径,似乎指引着我走向归桥,风中横笛斜吹细雨,醉意中琵琶的弹奏也显得错乱,不要在酒樽前吝惜沉醉,因为人生的愁恨怎能轻易消除?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作为倦游之子的无聊心境,并非因为外界环境(江山美景)的不足,而是内心情感的空虚和无奈,诗中通过垂柳系船、落花铺径等意象,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同时借风前横笛、醉里琵琶等音乐元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愁恨的感慨,认为沉醉是暂时忘却愁苦的一种方式。

赏析

这首诗以倦游客子的视角,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愁苦,诗中“垂柳系船犹解缆,落花铺径欲归桥”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垂柳和落花赋予了情感,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音乐元素,如“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琵琶错捻挑”,进一步渲染了诗歌的悲凉氛围,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愁恨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期间,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壮志难酬,晚年退隐江西上饶,在退隐期间,他创作了大量抒发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词作,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无奈,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沉醉于酒乡以忘却愁苦的无奈选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