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如今开尽浑无缝,只见花头不见枝。
(注:原诗中并无“如今开尽浑无缝,只见花头不见枝”两句,此句为根据题目要求虚构添加,以符合解析需求。)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内容充实,风格独特,语言凝炼含蓄,被誉为“诗豪”。
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虽然妖艳但缺乏气格,池塘上的荷花虽然明净但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当它开花的时候,整个京城都为之轰动,如今牡丹盛开得如此繁盛,花朵紧密相连,几乎看不到花枝的影子,只能看到绚烂的花头。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芍药、芙蕖(荷花)与牡丹,突出了牡丹的独特魅力和高贵地位,前两句分别指出芍药妖艳但格调不高,荷花清雅但情感不足,为后两句铺垫,后两句则直接赞美牡丹,称其为“真国色”,并描述其盛开时的盛况,虚构的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牡丹盛开时的壮观景象,花朵繁茂,几乎遮蔽了花枝。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题,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牡丹的国色天香和盛开时的盛况,诗人以芍药和荷花为陪衬,更加突出了牡丹的独特魅力,虚构的两句则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牡丹花海之中,感受到了牡丹的繁盛和美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赞美之情,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和辉煌。
创作背景
虽然原诗中并无“如今开尽浑无缝,只见花头不见枝”两句,但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禹锡对牡丹的热爱和赞美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刘禹锡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独特的见解,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牡丹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和辉煌,虚构的两句则可能是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而添加的,以更加生动地描绘牡丹盛开时的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