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檐滴诗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檐滴疏疏亦几何,
滴将苦砌出圜窠。
雨余天气凉如洗,
坐听风林叶叶歌。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邵雍一生不仕,隐居洛阳,著书立说,创立了“先天学”,成为北宋理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屋檐上的雨滴稀疏地落下,不知有多少,
它们点点滴滴地落在坚硬的砖砌上,竟滴出了圆形的坑窝。
雨过天晴后,天气凉爽得像被水洗过一样,
我坐着聆听风吹过树林,树叶随风摇曳,发出悦耳的歌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屋檐滴水、天气转凉以及风吹林叶的宁静景象,首句“檐滴疏疏亦几何”以问句形式引出雨滴落下的情景,表现出雨滴的稀疏与时间的漫长;次句“滴将苦砌出圜窠”则通过雨滴在砖砌上滴出坑窝的细节,展现了时间的积累和自然的力量;后两句则描绘了雨后的凉爽天气和风吹林叶的悦耳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宁静景象,通过檐滴、天气、风林等自然元素,展现了自然之美和时间的力量,首句以问句形式开篇,引人入胜,同时表现出诗人对雨滴落下的关注与好奇;次句则通过雨滴在砖砌上滴出坑窝的细节,巧妙地展现了时间的积累和自然的力量,富有哲理意味;后两句则通过描绘雨后的凉爽天气和风吹林叶的悦耳声音,进一步烘托出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不仕,隐居洛阳,过着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善于观察自然,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和哲理,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雨后初晴的日子,坐在屋檐下,聆听檐滴声、感受凉爽天气和风吹林叶的悦耳声音时,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邵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