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枯荷
唐·李商隐
池底枯荷瘦不胜,池水新琢玉壶凝。
秋风萧瑟寒烟起,一片凄凉画不成。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文学成就颇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诗风秾丽绮美,意象朦胧,情感深挚。
译文
池塘底部的枯荷瘦弱得难以支撑,池水清澈如同新雕琢的玉壶般凝冻,秋风萧瑟,寒烟四起,这满池的凄凉景象,简直无法用画笔来描绘。
释义
池底枯荷瘦不胜:形容池塘底部的枯荷因失去水分和养分而显得非常瘦弱,几乎无法支撑自己。
池水新琢玉壶凝:用“新琢玉壶”比喻池水的清澈透明,如同刚雕琢好的玉壶一般,凝冻不动,形容水面的平静和清澈。
赏析
这首诗以“枯荷”为题,通过对枯荷和池水的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首句“池底枯荷瘦不胜”直接点题,用“瘦不胜”三字生动地刻画出枯荷的衰败之态,次句“池水新琢玉壶凝”则以池水的清澈来映衬枯荷的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后两句“秋风萧瑟寒烟起,一片凄凉画不成”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和凄凉,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悲秋情绪。
李商隐的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象鲜明,情感深挚,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晚唐时期,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李商隐因卷入其中而多次遭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这首诗通过对枯荷和池水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和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