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海楼
朝代:唐代
作者:李群玉
海波贯日红千丈,江雾萦楼玉万层。
云树苍苍烟霭霭,水天无际入蓬瀛。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人,他性情淡泊,一生不仕,喜欢吟咏山水,擅长七言绝句,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李群玉的诗才横溢,曾得到宰相裴休的赏识,并推荐他参加进士考试,但遗憾的是他并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的诗歌成就依然卓越,为唐代诗坛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译文
海面波涛汹涌,红日映照下,波光粼粼,红得如同千丈高的火焰;江面上雾气缭绕,萦绕着楼阁,仿佛有万层白玉般的云雾在飘荡,远处的树木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烟霭弥漫,水天相接,无边无际,仿佛通向了蓬莱、瀛洲这样的仙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楼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象,首句“海波贯日红千丈”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海面波涛与红日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次句“江雾萦楼玉万层”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江面上雾气缭绕、楼阁若隐若现的朦胧美,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远处的云雾、树木以及水天一色的广阔景象,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登楼远眺所见的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首句和次句通过夸张和细腻的描写手法,将海面波涛与红日、江面雾气与楼阁等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营造出一种壮丽而朦胧的美感,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远处的云雾、树木以及水天一色的广阔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群玉在游览某地观海楼时所作,当时,他站在楼上,远眺海面波涛汹涌、红日映照下的壮丽景象,以及江面上雾气缭绕、楼阁若隐若现的朦胧美,内心深受触动,他挥毫泼墨,将所见所感凝聚成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