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香绿阴浓如雪,风日不到况路尘。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瑞香绿阴浓如雪,风日不到况路尘。

山鸟自啼人自醉,白云深处掩柴门。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致,其作品多流露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瑞香花的绿荫浓密如同白雪覆盖,连风日和道路上的尘土都无法侵扰这片清幽之地,山中的鸟儿自由自在地啼鸣,而人们则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沉醉,白云缭绕的深处,柴门紧闭,仿佛与世隔绝。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瑞香花的绿荫、山鸟的啼鸣以及白云深处的隐居环境,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山居生活,首句“瑞香绿阴浓如雪”以瑞香花的绿荫比喻白雪,形容其浓密洁白;次句“风日不到况路尘”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幽环境的隔绝性;后两句则通过山鸟的啼鸣和人的沉醉,以及白云深处的柴门紧闭,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图景,首句以瑞香花的绿荫为切入点,通过比喻手法将其与白雪相联系,既突出了绿荫的浓密洁白,又暗示了环境的清幽高雅,次句则通过“风日不到况路尘”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幽环境的隔绝性,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宁静致远,后两句则通过山鸟的啼鸣和人的沉醉,以及白云深处的柴门紧闭,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超脱世俗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其创作多受佛教思想和山林隐逸生活的影响,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林中隐居时所作,通过描绘自己身边的自然景致和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宁静致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释绍嵩的这种隐逸情怀和超脱世俗的意境,无疑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启示,这首诗也反映了释绍嵩作为僧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