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昌谷读书示巴童
唐·李贺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白鬓,辛苦一青藜。
素壁题诗句,朱门从世亲。
本支秀茂且复且,典学熙明新又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他自幼聪颖,七岁能诗,但因家道中落,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李贺的诗风奇特,想象丰富,常运用神话传说来构思,被誉为“诗鬼”,他的作品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虫鸣声在微弱的灯光下回响,夜晚的寒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药香,你怜悯我两鬓斑白,辛苦地为我点亮一盏青藜火把,我在素壁上题写诗句,虽然身处朱门之家,但我更愿亲近学问之道,家族的枝叶繁茂,代代相传,学问之道也如日中天,不断创新,焕发新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李贺在夜晚读书的情景,他身处简陋的环境,但精神饱满,对学问充满热情,诗中“本支秀茂且复且,典学熙明新又新”两句,表达了家族传承的繁荣和对学问不断创新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是李贺在昌谷读书时写给巴童的,通过描绘夜晚读书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诗中“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的孤独,而“君怜垂白鬓,辛苦一青藜”则表达了诗人对巴童的感激之情,最后两句“本支秀茂且复且,典学熙明新又新”则是对家族传承和学问创新的赞美,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远大抱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贺在昌谷隐居读书期间,当时,他因仕途不顺,心灰意冷,转而投身于文学创作,在昌谷,他过着简朴的生活,但精神却异常充实,这首诗正是他在夜晚读书时,有感而发,写给身边的巴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贺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