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可怜经眼匆匆去,不拆红香倒绿尊。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可叹这匆匆开放的牡丹花,转眼间就凋零了,连那盛放花朵的绿尊(酒杯)都来不及拆封欣赏,花儿就已经凋谢了。
释义
“可怜经眼匆匆去,不拆红香倒绿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匆匆凋零的惋惜之情。“可怜”表示惋惜,“经眼匆匆去”形容花开短暂,转瞬即逝,“不拆红香倒绿尊”则通过未及拆封的酒杯和倒下的牡丹花,形象地描绘了花儿的凋零和诗人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惋惜,诗中“可怜经眼匆匆去,不拆红香倒绿尊”两句尤为动人,既描绘了牡丹花的娇艳和凋零,又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深深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可能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体会,牡丹花作为唐代宫廷和民间都极为喜爱的花卉之一,象征着富贵和美好,在诗人眼中,即便是如此娇艳的花朵也难免凋零的命运,这种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惋惜,正是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初衷和背景,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认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