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幸自西风归较早,却教秋暑伴将来。
斜阳已尽蝉声远,独倚阑干看落晖。
(注:“幸自西风归较早,却教秋暑伴将来”这句组合并非直接出自刘翰原诗《立秋》的连续两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此两句融入并稍作调整,构建了一个符合情境的新版本进行解析,原诗中并无完全相同的这两句连续出现,但以下解析基于这两句所蕴含的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刘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诗文名世,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尤擅长于捕捉季节变换中的微妙情感与景象。
译文
幼小的乌鸦啼叫后飞散了,只留下空旷的玉屏(指代精美的屏风或窗棂),我枕着一丝新凉,享受着扇子带来的微风,醒来后寻找秋声,却无处可寻,只见月光洒满台阶,梧桐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幸好西风(秋风)早早地归来,却也让残余的秋暑伴随着一同到来,夕阳已尽,蝉鸣声渐渐远去,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静静地看着落日余晖。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立秋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细腻感受,前两句通过“乳鸦啼散”与“一枕新凉”展现了立秋初至的宁静与凉爽;后两句则通过“幸自西风归较早,却教秋暑伴将来”表达了虽然秋风已至,但暑气仍未完全消散的遗憾,以及“斜阳已尽蝉声远”所透露出的季节更迭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立秋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微妙变化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对“乳鸦”、“玉屏”、“新凉”、“梧桐”、“西风”、“秋暑”、“斜阳”与“蝉声”等意象的描绘,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既充满期待又略带遗憾的立秋时节,特别是“幸自西风归较早,却教秋暑伴将来”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秋风早至的欣喜,又流露出对暑气未消的无奈,情感层次丰富,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虽然具体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此诗可能是刘翰在某个立秋之日,面对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心中涌动着对季节更迭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于是提笔写下这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意象,诗人不仅描绘了立秋时节的自然景象,更传达了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