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附加句:霜风吹船著淮阴,淮山高高淮水深。
(注:“霜风吹船著淮阴,淮山高高淮水深”并非直接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而是根据诗意及类似情境构想出的附加句,用以丰富解析内容,以下解析将围绕这两句及《泊船瓜洲》整体意境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力图富国强兵,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在文学上,他强调文学的实用性和社会功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以散文著称,亦有诗歌传世。
译文
(针对整首诗及附加句)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长江水,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附加句)寒冷的霜风推动着船只抵达了淮阴,那里的淮山高耸入云,淮水深邃莫测。
释义
《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王安石在旅途中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附加句则描绘了一幅霜风凛冽、山水苍茫的秋日或冬日景象,增添了旅途的孤寂与深远感。
赏析
《泊船瓜洲》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以“绿”字传神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附加句“霜风吹船著淮阴,淮山高高淮水深”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创作背景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在第二次出任宰相后,因推行新法受阻,于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再次罢相,从开封乘船返回江宁(今南京)途中所作,诗人虽身处官场沉浮之中,但心中始终挂念着远方的家乡,附加句的情境虽非直接出自此诗,但可视为诗人旅途中对自然风光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