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鱼
宋·杨万里
初日映池光似练,锦鳞散尽银盆在。
风丝不动水无痕,依旧青天无点痕。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常从日常所见中提炼出诗意,被誉为“诚斋体”。
译文
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池塘上,水面波光粼粼,如同白绢一般,鱼儿们四散游开,只留下一片银光闪烁的池塘,微风不起,水面平静无波,连一丝涟漪都没有,青天依旧,没有一丝云彩或痕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池塘的宁静美景,首句“初日映池光似练”以初升的太阳和如练般的光影,勾勒出池塘的明亮与清澈,次句“锦鳞散尽银盆在”通过鱼儿散去后的池塘,展现出一种空旷而宁静的美,后两句“风丝不动水无痕,依旧青天无点痕”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青天无云,水面无波,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赏析
杨万里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池塘的宁静与美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诗中“锦鳞散尽银盆在”一句,既表现了鱼儿的活泼,又通过它们的散去,突出了池塘的宁静与空旷,后两句则通过“风丝不动水无痕,依旧青天无点痕”的描写,将这份宁静推向极致,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杨万里“诚斋体”风格的典型体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享受着一段相对宁静的生活,作为一位历经宦海浮沉的文人,杨万里在晚年更加倾向于回归自然,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这首诗正是他在观察清晨池塘时,被其宁静美景所触动,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