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变体(含关键词“杂碎轻云白锦鳞,十分圆月湿银盆”意境融合):
江楼夜眺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暮云平,杂碎轻云白锦鳞。
山影连绵川不息,十分圆月湿银盆。
灯火闪烁城边绕,星河灿烂水中分。
夏夜清风携客至,江楼共赏此良辰。
(注:此变体为根据要求融合关键词所创,非白居易原诗,以下解析基于原诗《江楼夕望招客》并适当融入变体意境。)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原诗)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呈现出一片茫茫,山的形态水的姿态开阔悠长。
四周是万家灯火,一道银河倒影在水中央。
晴天时风吹古树像阵阵雨落,夏夜里月光洒满平沙好似秋霜。
能否在江楼之上消除暑气,比您的茅舍要清凉一些。
(变体)
向东遥望海天相接处暮云平铺,杂碎的轻云如同白锦般的鱼鳞。
山峦连绵不断,河流奔腾不息,一轮圆满的月亮如同湿润的银盆挂在天空。
城中灯火闪烁环绕四周,水中星河灿烂分明。
夏夜清风带来客人,我们在江楼上共同欣赏这良辰美景。
释义
原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上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邀请朋友来此消暑的情景,变体则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杂碎轻云白锦鳞,十分圆月湿银盆”的意象,使画面更加生动丰富,展现了夏夜江楼的美景和诗人的闲适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作结,景中有情,情由景生,诗人通过描绘海天、山势、川形、灯火、星河等自然景象,以及风吹古木、月照平沙等细节,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壮美的氛围,诗人以“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作结,既表达了对朋友的邀请之情,又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变体中的“杂碎轻云白锦鳞,十分圆月湿银盆”更是将自然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其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江楼远眺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此时身处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中,心情闲适而愉悦,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邀请朋友来此消暑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在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这种态度显得尤为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