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二
唐·张九龄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此句为李白同题之作中的名句,张九龄原诗中并无此句,但为完整呈现意境,此处附带提及,张九龄原诗中与“下视落星石一拳,长江一线湖一涓”意境相近的表述已在上文中展现。)
变体句(根据题意添加,非原诗内容,但符合意境):
下视落星石一拳,长江一线湖一涓;
瀑布飞流映日月,庐山美景醉心田。
(注:由于“下视落星石一拳,长江一线湖一涓”并非张九龄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以变体句的形式加入,以展现类似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九龄(678年—740年)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后,迁右拾遗,开元四年(716年)以“道侔伊吕科”策试,列第一等,授左拾遗,后因直言得罪权贵,改任右补阙,开元十四年(726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张“不拘一格降人才”,任用贤能,成为开元盛世最后一名贤相,玄宗晚年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上台,张九龄罢相,贬为荆州长史、沔州刺史和洪州都督等职,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寄托深远而著称,为陈子昂之后,李白、杜甫之前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译文
(针对原诗部分进行翻译,变体句因非原诗内容,故不译)
向西攀登香炉峰,远远望见瀑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百丈高处直泻而下,喷涌进数十里长的山谷,湍急的流水如闪电般奔泻,隐没如白虹初现,初看以为银河从天上落下,半洒在天际之间,抬头仰观瀑布气势更加雄伟,真是大自然造化的神奇之功!海风吹不断瀑布的水流,江月映照下的瀑布更加空灵,瀑布在空中飞溅四射,左右冲刷着青色的石壁;飞散的水珠如同轻霞,流淌的泡沫如同沸腾的石头,而我喜爱这壮丽的山川,面对它心情更加闲适;无论是否饮用琼浆玉液,都能洗净尘世的容颜,姑且满足我平生的爱好,永远辞别这污浊的人间。
释义
此诗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神奇,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与超脱。
赏析
张九龄的《望庐山瀑布水二首》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瀑布的形态、声音、色彩以及周围环境的氛围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还通过瀑布这一自然景象,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与超脱,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张九龄在开元年间曾任宰相,后因直言得罪权贵而被贬,在贬谪期间,他游历山水,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就是其中之一,此诗可能是在张九龄游历庐山时所作,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与超脱,此诗也反映了张九龄在政治上的失意和人生上的感慨。